硅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硅系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中医“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6 18:56:23 阅读: 来源:硅系厂家
中医“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是什么?

中医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是什么?药食同源的起源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药和食的结合,早在周朝时期(公元前4世纪以前),朝廷所设立的医疗机构中就设有食医这一职位,主要负责君主的食疗养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胎产书》中记载有不少的药食和药膳资料。经众多学者考证,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饥饿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神农尝百草就是人类认识食物和药物的真实印记,反映了药物的发现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尤其是食物的寻找。《黄帝内经太素》《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典籍记录了中医理论下药食同源及其理论基础的演变。人们对于药食同源最初的认识是指药物和食物来源相同;随着中医理论的成熟,药食同理的思想赋予了食物性味归经,人类逐渐把握药物的自然属性,并将其应用到饮食中。南北朝时期,食疗文化逐渐兴起,《食疗本草》《食医心镜》《饮膳正要》等食疗专著,形成了药食同功的理论基础。药食同源这一说法的出现尚不清楚源于何时,似乎是近代才出现的。20世纪30年代,我国已有医食同源的说法。随着养生保健热潮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药食同源或医食同源的相关论述。同样深受中国医学影响的日本在近代也有医食同源,药食一如的说法。药食同源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食疗、药膳、养生等方面思想的反映,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药物和食物起源上的联系的认识。神农尝百草与药食同源药物的发现和人类的觅食活动有着紧密联系。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了植物种子30余枚,经鉴定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其中以桃仁为主,还包括郁李仁、杏仁等。中医方剂中有五仁丸,即由桃仁、郁李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五味药组成。遗址中发现的种子似乎是一种药方的组合,而这些种子的原植物果实又是食物的来源,提示这些药物的发现可能与饮食相关。药物发现和食物的渊源,尤其体现在神农尝百草这一典故中。《医賸》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其尝百草为别民之可食者,而非定医药也。这段文字描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典故也是目前后人多尊称神农是本草(药物)发现者的依据。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是寻找食物而非药物,也正说明了药物的发现和食物的关联。商朝的伊尹,善调五味,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中国食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厨圣。伊尹烹制的紫苏鱼片,可能是我国最早运用中药紫苏来制作的药膳。而后期殷商,有彭祖,又叫篯铿、彭铿,他研制了雉羹(《楚辞天问》),被后世公认为最早的复合汤羹(由豆叶、碎米粉、鸡肉、茭白配餐,进行煮熬成汤羹的食物)。早期食物和药物不分家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体现了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物,也表明早期食物和药物的界限是模糊的,这种认识也体现在食医分工的出现上。食医食治的出现体现了古人对食物治疗功能的认识。《说文酉部》云:医,治病工也。这种职位历史久远,《周礼天官》中将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列为首位。食医主要掌握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大膳百馐百酱之滋味,这与今天的营养师类似,其中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作为五味、五谷的食物和药物一样发挥着治疗作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在治疗上除了用药,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治疗。唐代孙思邈对食物疗法特别推崇,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列有食治一项。其后我国第一本食疗类专著《食疗本草》出现。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则专设食治门。由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编著的《饮膳正要》为我国最早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学专著,其记载的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药膳是将食物和药物组方食用,是对食治领域的发展。对药品、食品界限由模糊发展到清晰随着我国古代医家对药食认识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药、食的模糊界限,既可药用又可以做食品的物种,称为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从药食同源的起源可以看到古人对食物功能的认识层次:首先是无毒,且能够食用,提供基本营养;然后发现了食物的其他功能:治疗和保健。安全性是古人探寻食物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特性。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反映了古人判断食物的一个标准:安全性。《神农本草经》中毒性的有无和大小是判断上、中、下三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而中医传统所云是药三分毒说明了毒和药的联系。以毒作为药食界限的标准,说明了古人认为食物必须安全无毒。古人对食药区分的第二个认识基于药食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不同。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认为药和毒一样主要用于治病,而食物则用于补精气。古人对食药区分的第三个认识则基于性味强弱和厚薄不同。如《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强调了食养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保健的思想。

TAG标签: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是什么
得了胆囊炎如何治疗呢
关于治疗外阴瘙痒的小方法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自闭症